行業動態 | 你的位置:首頁|行業動態 |
汽車零部件出口必須改變戰略 |
發布時間:2013/7/31 2:26:28 查看次數:1816 |
2012年9月17日,美國向wto提起申訴,指控中國為其出口的汽車與零部件提供補貼。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稱,中國給予“出口基地”中的汽車和汽車零部件廠商大量出口補貼。 這是2012年以來美國對中國提起的第八次投訴,也是針對汽車相關問題的第二次投訴。中國商務部回應:“美方是在競選活動中,選擇在美國的汽車產地俄亥俄州宣布這一消息的,表明美國對中國采取措施是出于大選政治的考慮。” 中國政府已多次重申,堅決反對貿易救濟規則的濫用,反對貿易保護主義,并會堅決行使wto成員的權利,以保護國內產業的合法權益。另一方面,汽車零部件出口也要轉變戰略。 2010年2月,商務部等六部委發出《關于促進我國汽車產品出口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》,在肯定汽車零部件出口成績的同時,也指出,從總體看,我國汽車及零部件出口與發達國家和新興工業化國家(地區)相比仍有很大差距,目前尚處于起步階段,出口經營粗放、品牌和營銷網絡缺失、自主創新能力不強、出口產品附加值不高、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亟待加強等問題制約了汽車產品出口的發展。 商務部等的文件中提出5個“轉變”,即轉變出口產品結構,推動零部件出口從以機械類為主向機電類、電子類產品為主轉變;轉變出口市場結構,由以售后和維修市場為主向進入跨國公司全球供應配套鏈市場轉變;轉變出口貿易結構,從單一的產品出口向產品、技術和資本輸出相結合轉變;轉變出口企業結構,從單純的進出口型企業向營銷型企業轉變;轉變售后服務主體結構,從依賴進口商銷售網絡向自主營銷體系轉變。 轉變產品結構,就需要加強企業的自主創新,增加產品的技術含量,從而提高產品價值。長期以來,有人把工資低看做中國的比較優勢。但這哪里是什么優勢,恰恰是劣勢。工資低意味著工人并未從增加出口中獲得什么好處,而好處都給了別人,我們的企業也喪失了研發投入的能力,難以持續發展,并且還經常要受到反傾銷大棒的打擊。真正的優勢是技術的優勢和品牌的優勢,所以要大力發展高科技產品出口,鼓勵創造優秀品牌。 轉變貿易結構,要從單純出口產品向資本輸出、技術輸出、服務輸出轉變。發達國家對就業非常關注,因此就地生產,不僅可以繞開貿易壁壘,還可以減少貿易摩擦。就地生產的方式可以是投資設廠,也可以是合作生產,還可以收購國外企業。 在gdp統計模式下,把外資在中國的生產也統計在內,但是那些財富是人家的。而在gnp統計模式下,剔除了外資在中國的生產,而把自有資本的海外生產統計在本國范圍內,真正增加了本國財富,因此比gdp更有意義。 |
上一條信息:
優秀消防兵熟練“操盤”消防車練成“活地圖”
下一條信息: 威伯科推出maxx氣壓盤式制動器 |